说喝茶-《岁月当歌的下一句》

(第2页)

女子让客人先嗅其香,再试其味。

我也试了一下,啜入口中,徐徐吞咽,果然清芳盈口,舌有余甘。

见我心动,女子说:“今天你们有福,老板出血价格优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了。”

于是花了几百元钱买了一包,想着回去慢慢享用。

一回到家里,便给老婆表功,说这回买到了好茶,快来尝尝。

谁知泡了一喝,老婆说没喝出什么好来,我一尝完全不是当时那个味儿,那清香、那回甘不知哪儿去了,是被女子调包了,还是这茶到了北方水土不服?于是大呼上当。

此后,不管谁把茶说得天花乱坠,我都难为所动,这也许是这些年对茶敬而远之、不太喝茶的一个原因吧。

退休后,不再为工作所累,有了余暇,于是常与朋友外出拍照或旅行。

冬季旅居琼岛,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在新朋老友中,有两位特别爱喝茶的。

一位是南方人老卢,喜喝绿茶;一位是北方人老高,好喝红茶。

与这两位外出,后备箱里必携茶具、热水瓶和折叠桌凳。

每到一地,游乏了便寻一僻静之处,支桌上盏,品茶歇息。

次数多了,便慢慢地上了道,先是能分清绿茶和红茶了,再是能辨别出生茶熟茶的口味了,对茶也不再抵触。

老卢说,喝茶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必须喝顺喝透喝出汗,不喝茶一天都精神不振。

我问老卢,喝透的标志是啥?老卢说,喝透的重要标志就是尿变清。

于是我把唐代卢仝《七碗茶》改了一下送给他:“一碗润喉咙,两碗解烦闷,三碗发轻汗,四碗腋生风,五碗肌骨爽,六碗尿变清,七碗成仙灵。

让我们一起朝这种境界努力吧!”

老卢回我:“你领会挺快呀,看来是可塑之材。”

于是老卢常把女婿孝敬他的茶送我一些,说一定要把我培养成喝茶人。

老高的说法是,喝茶乃人生一大乐事,能让人释怀平躁、怡神悦情,不喝茶,一辈子少了多少乐趣。

前一阵与他们两口子到南方旅行,后备箱里喝茶的家什一应俱全,甚至连户外烧水的燃气灶都带了。

旅途中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在高速路休息区支桌喝茶,看得过路客好生羡慕。

有一天在皖南的高速上正在行驶,忽见祁门县的路牌,驾车的老高立马减速拐头下了高速,直奔祁门红茶经销点,不同档次的祁门红茶买了十几盒,把后备箱本就剩余不多的空间塞了个满满当当,这才心满意足地上路。

看来,我这两位朋友喝茶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和段位。

虽然赶不上他们,但也不甘差距太大。

于是这两年我也开始在网上购置茶具,什么茶碗茶盏公道杯、茶洗滤托宜兴壶,包括折叠桌凳都买了。

老伴说:“茶喝得不咋样,势扎得大得很,看你这回能坚持多久,不要热乎劲儿一过,就‘刀枪’入库,没这回事了。”

这回却真不是“三天的热度”

,饭后没事了便沏一壶茶,大杯倒小盏地品上一阵子。

不似老高老卢那么用情专一,我什么茶都想尝试一下,但还是功力不行,下午不敢喝绿茶,喝了晚上睡不着,很是闹心。

我的一个外甥,喝茶的功夫了得,每晚睡觉前都要泡一杯浓浓的绿茶,说喝了才睡得安稳。

同样的茶,有人失眠有人安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当然,这种拿浓茶当安眠剂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看来我这辈子是练不出这本事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老百姓的日子。

即便是过去的穷苦人家,也将喝茶作为日常。

生活中有了茶,庸常的日子便有了风雅,添了情趣。

君子相交一杯茶。

旅居琼岛的日子里,或约上亲朋好友,或有朋自远方来,便带上喝茶的家什,到海边、去湖畔、找树荫,支桌上盏泡新茗,壮阔海景当画屏,融入自然,轻啜细品,闲谝神聊,看云卷云舒,听涛声依旧,悠悠然哉,不亦乐乎。

最近准备再添置一套户外烧水灶具,这样走到哪儿都能喝上热茶咧。

朋友们,想喝茶那就快来吧!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