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行记-《岁月当歌的下一句》

(第2页)

捡一颗咬进嘴里,酸里透着甜。

忽然有人一声惊叫,前方几头半米来长、棕黄条纹的野猪哼哧着横蹿而过,扬起一溜如烟的尘土。

前行几步,却见溪旁朝阳的岩石上,一条乌梢蛇盘着身子晒日头,听见脚步的响动,嗖地钻进草丛中去了。

道旁一只肥大的蟾蜍,笨拙地蹦进了溪里。

路的那头,几个拄着杖的游山者迎面走来,相逢一笑,竟是几年未见的熟人。

行至山道尽头,开阔处有一栋山民的老屋,场院敞着,没有围墙也没有门,几十个蜂箱布在周围。

场院中一个厚重的麻岩碾盘在艳阳下遮出一块阴凉,碾盘下一条瘦狗打着盹儿,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招呼我们歇歇脚。

一行人便坐在屋檐下、碾盘上与老人谝着闲传。

老人养了一辈子蜂,虽已八十岁了,仍然身体硬朗,头脑清晰,精神矍铄。

年轻时追着花期走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年岁大了才和他的蜂儿定居在这儿,守着这群山,采那百花蜜。

大伙儿都羡慕老人这样的生活,深居青山绿水的怀抱,有蜂儿陪伴,采天地之灵气,一定能长寿的。

老人却说:“不求长寿,只求健康。”

告别老人,沿路下山。

同行者中有手圈了嘴吼的,有扯了嗓子唱的,说要听听大山的回声,洗洗自己的肺,不能辜负了这山里的好空气。

正嬉笑着,就听前方嘣嘣嘣的柴油机声响,转过弯去,只见一辆三轮翻斗车将一车建筑垃圾倾倒在了路旁,一溜烟开走了。

在来的路上,就看到两处这样的垃圾,尽管已被清理,但仍留下一地狼藉,植被也被破坏了,就像人秀发间的秃斑,美人脸上的疮疤,在青山绿水间是那么的刺眼。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今天,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受到惩罚。

守护好秦岭这座“父亲山”

,绿水青山才能是金山银山,秦岭对子孙的滋养才能永续,秦岭的美丽才能永存。

你说是吗?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