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品牌 诚信待人信誉至上-《胡雪岩经商独门心法》

(第8页)

不仅如此,在《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的序言中,也写上了类似的戒语:“大凡药之真伪难辨,至丸散膏丹更不易辨!要之,药之真,视心之真伪而已。

……莫谓人不见,须知天理昭彰,近报己身,远报儿孙,可不慎料!”

从这里,我们真可以看出胡雪岩在“戒欺”

上的用心良苦。

按照胡雪岩的说法:“说真方,卖假药最要不得。”

他要求凡是胡庆余堂卖出去的药,必须是真方真料精心修合,比如当归、黄芪、党参必须采自甘肃、陕西,麝香、贝母、川芎必须来自云、贵、四川,而虎骨、人参,则必须到塞外去购买,即使陈皮、冰糖之类的材料,也决不含糊,必须得是分别来自广东、福建的,才允许入药。

而且胡雪岩还要叫主顾看得清清楚楚,让他们相信,这家药店卖出的药的确货真价实。

为此,他甚至提议每次炮制一种特殊的成药之前,比如修合“十全大补丸”

之类,可以贴出告示,让人前来参观。

同时,为了让顾客知道本药店选料实在,决不瞒骗顾客,不妨在药店摆出原料的来源,比如卖鹿茸,就不妨在药店后院养上几头鹿,这样,顾客也就自然相信本药店的药了,“金字招牌”

自然也就做成了。

胡雪岩的做法,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归纳的话,那就是靠诚实无欺来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名气。

这里当然也有为了让自己的诚实无欺能被别人知道而热热闹闹玩出的花样,比如贴告示让人来参观,比如在后院养上一头鹿,这就是别人没有的花样,但说到底,这些花样也都是一种用诚实无欺来“擦”

亮自己招牌的有效手段。

一个有经营眼光的实业家,他的事业取得成功,决不是靠坑蒙拐骗,而是靠诚实不欺、靠信誉、靠切切实实满足客户的需要。

过去许多商家门脸上都会挂上“诚实招来天下客,无欺誉揽万人心”

的对联,对联道出的确实是一个使自己的“金字招牌”

永不倒的“诀窍”

4.坚守信用,善始善终

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另外,民间也有一句“善始善终”

的老话,讲得无非都是做人贵在坚持到底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对于生意人来说,一时一事讲信用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地讲信用,特别是在自己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就更是考验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关口儿。

胡雪岩做人讲信用,可说是始终如一。

在顺利的时候讲信用,在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讲信用。

比如在已经开始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胡雪岩还大包大揽,答应为左宗棠办两件事情:一件是为他筹饷,一件是为他买枪。

左宗棠回到朝廷入军机,以大学士掌管兵部,受醇亲王之托整顿旗营,特地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

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

预计招募六千人马,至少再需要四千支火枪。

同时,招幕来的新兵粮饷虽说有户部划拨,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笔开拔费总是不能少的,粗略一算就是二十五万银子。

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代理转运局的事务。

这一个转运局,直到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也并没有撤消。

这个时候,左宗棠自然又想到了胡雪岩。

不过,胡雪岩虽然答应下这两件事情,但实际做起来却非常棘手。

棘手之处首先还是一个钱字。

左宗棠此前为粤闽协赈已经要求胡雪岩拨给二十万现银,如今又加了二十五万。

同时,转运局现存的洋枪只有两千五百支,所缺之数要现买。


(第8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