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俩这边厢喁喁私语,笑声不断。
紫宸殿内,君臣议政,气氛肃穆。
“微臣与周尚书观点一致,当先整顿御史台,去蠹存良,方为上策。”
殿内臣工们各抒己见,面上一片平和,实则暗流涌动。
永熙帝心下已有论断,却是习惯性朝下首的世子看去。
世子八岁那年,永熙帝便在御案旁添了套桌椅。
每日早上,他带着世子一起上朝,待朝议结束,他在御书房批折子,世子则在偏殿与太傅学习诗书礼乐、治国道理。
这孩子打小就稳重老成,虽少了几分活泼,但克己复礼、勤勉刻苦,从小到大,无人不赞——
也正是因着有这么一位聪颖勤勉的储君,朝中那些催促永熙帝广纳后宫,繁衍皇嗣的声音也逐渐平息。
眨眼数年过去,当年那个还不到桌子高的小小孩童,一步步长成如今芝兰玉树、端正持重的儿郎。
只要再等五年,小女儿及笄,皇长孙估摸着也诞生了,他便能安心将皇位传给世子,和王妃出宫游山玩水、颐养天年……
永熙帝满眼慈爱地看向儿子。
却见往常议政都全神贯注、目光如炬的世子,今日眉宇间似有一丝恍惚。
永熙帝眼底掠过一抹兴味。
真是天上落红雨,他这自小一板一眼、爱政如命的儿子,竟也会跑神了?
刚想再观察一阵这“奇观”
,刘丞相抬起头:“不知王爷与世子殿下有何论断,臣等洗耳恭听。”
这话一出,崔琰眸光一凛,回过神来。
他看向永熙帝:“父皇?”
永熙帝心底啧了声。
这个刘老汉,再和老周老柳吵一会儿不好么,这么快扫兴。
敛起遗憾,他道:“先说说你的看法。”
崔琰思忖片刻,不疾不徐道:“依儿臣之见,当务之急,正如周柳二位大人所说,先强化御史台,严惩贪腐。
至于新设机构之事,还需容后再议。
毕竟父皇要的是清云盛世,而非冗官朝堂。”
刘丞相暗自思量世子之论,未再开口。
其余几位老臣则面露赞许,“世子殿下所言极是,水至清则无鱼,治贪之道,在于平衡与制约,不可偏废。”
永熙帝看了自家儿子一眼,面露嘉许。
到底是亲父子,心连心,与他所想一样。
“既然诸位爱卿皆赞成世子所言,则当即刻着手,整饬御史台之务。”
永熙帝轻敲桌面,扯唇:“这些年那群老东西的确太安逸了……不过此事棘手,诸位觉着该派谁去办?”
刘丞相道:“王爷,御史台为君王之耳目,又为百官之镜鉴,如此重要,自然要让王爷最为信赖之人去办。”
话落,崔琰起身挹礼:“儿臣愿领此差。”
永熙帝眉梢轻挑:“吴良辅一案便是你一手督办,而今好不容易结案,你也不打算歇一歇?”
正好多陪陪那娇滴滴的新妇。
崔琰却是神色坚定,言辞恳切:“为父皇分忧解难,乃儿臣身为储君之责。
御史台整顿之事,关乎朝廷清正,国家安宁,儿臣岂敢有丝毫懈怠?”
永熙帝一看这架势,便知世子定然又想在御史台大刀阔斧整顿一番。
也罢。
年轻人有冲劲,他也喜闻乐见:“那这差事便交于你,这几日你写个章程,呈上来给朕看看。”
(第6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